專欄時代的噪音

臺灣電影的顛簸歷史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張鐵志:臺灣金馬獎是華人地區最有公信力的電影獎之一,然而,許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個獎的成立初衷卻是爲了威權統治者的政治目的。

電影或者音樂,常常可以成爲我們理解時代的鑰匙,因爲他們承載了、反映了不同時代的政治經濟結構、意識形態,也反映了庶民文化。

而國家頒發的獎項尤其是權力的反射。

臺灣的金馬獎是華人地區中最有公信力的電影獎項,但可能很少人知道這個獎早期的目的只是威權統治者的政治目的,甚至是爲獨裁者祝壽。

您已閱讀9%(139字),剩餘91%(145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時代的噪音

張鐵志,臺灣文化與政治評論人,歷任「報導者」共同創辦人兼總主筆、香港《號外》雜誌總編輯、《彭博商業週刊中文版》總主筆、《週末畫報》主筆、《數位時代》首席顧問。著有《聲音與憤怒》等書。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