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誕辰110週年

鄧小平
鄧小平打開的門和關上的窗

中國現代史學者吳偉:鄧小平對中國經濟轉型有歷史性貢獻,但他爲中國社會打開一扇門的同時,也關上了一扇窗。政改停滯、GDP主義造成的社會分配不公、環境汙染等遺留下來的「負面資產」,解決起來都絕非易事。

鄧小平
鄧小平的轉型智慧

天則經濟研究所所長盛洪:鄧小平實現的並非是技術層面的改革,而是憲政原則的改革,他讓毛澤東時代「姓社姓資」的社會原則發生根本性轉變。與此同時,在推動社會轉型的過程中,他還能通過政治智慧和對語言的把握,化解意識形態上的矛盾。

鄧小平
今天應該如何紀念鄧小平?

中國社科院原副院長劉吉:鄧小平推出改革開放政策以來,「姓社姓資」爭論不休,爭的就是一些人念念不忘的蘇式社會主義。今天紀念鄧小平,就是要繼續他的改革開放。

鄧小平
中國聲勢浩大紀念鄧小平

鄧小平誕辰110週年紀念活動的聲勢,遠遠超過去年12月對毛澤東誕辰120週年的紀念。一些觀察家認爲,北京希望借這輪活動將習近平塑造成另一個鄧小平式的改革人物。

鄧小平
重估鄧小平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評價歷史人物時,我們必須分清,什麼是他給時代帶來的,什麼是時代自身的力量。如果不能批評鄧小平的弊端,則對他的讚美都不令人信服。

鄧小平
推動政改是最好的紀念方式

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劉勝軍:當前中國面臨的諸多問題都在鄧小平1980年著名的政改講話中有所提及,推進其改革夙願,是告慰鄧小平的最好方式。

鄧小平
鄧小平「8.18」講話的臺前幕後

中國現代史學者吳偉:《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曾被中共十三大尊爲「政治體制改革的綱領性文獻」。鄧小平當初爲何要發表這個講話?而政治體制改革又爲何未能成爲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