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上市

中國企業上市激增推動美國小盤股IPO市場繁榮

儘管大型IPO市場低迷,但小型上市公司數量仍創歷史新高。

IPO
中國對企業赴美上市踩下剎車

知情人士表示,中國證監會打算今年對規模小、基本面弱的中國企業赴美上市實施「更嚴格的控制」。

IPO
首家公司提出新申請,中美IPO列車緩緩前行

威美控股有限公司成爲首家赴美上市候選企業,正在按照中國對所有尋求海外上市的中國公司要求的新申請流程推進。

詠竹坊
優創易泊可能成爲滴滴事件後首家在美上市的中國科技公司

中國企業赴紐約上市緩慢重啓之際,這家智慧停車系統提供商尋求募集至多2700萬美元資金。

詠竹坊
赴美IPO重啓,醫療設備製造商強調「中國風險」

美華國際更新後的招股說明書包含了一個新的部分——有關中國政府打算對海外上市的中國企業「施加更多監督和控制」。

詠竹坊
中美IPO重啓,兩家公司上市在即

製藥商聯拓生物和酒店營運商亞朵集團各自計劃在紐約上市籌集約3.5億美元。

IPO
今年赴美上市中企逾三分之二「破發」

儘管今年赴美上市中國企業募資規模達到創紀錄水準,但大多「破發」,原因是不斷加大的監管審查力度打擊了投資者情緒。

IPO
在美上市中企募得創紀錄資金

儘管面臨被迫退市的威脅,在美上市中企今年迄今募得110億美元,創下歷史紀錄,說明美國資本市場對中企仍有吸引力。

SPAC
SPAC吸引亞洲獨角獸公司赴美上市

在紐約上市的SPAC爲雄心勃勃的亞洲獨角獸公司提供了一條方便的上市之路。逾400家SPAC正在尋找創業公司合併。

美國對中概股企業「查賬」背後——從「東南融通」造假案談起

李軍:如果雙方都不願讓步,中美只能「金融脫鉤」,所有中概股迴歸香港或大陸股市,或中概股接受中美兩國雙重審計,各自保留審計工作底稿。

每週數讀:中企赴美IPO規模創五年新高

本週值得關注的數據有:螞蟻集團暫緩上市、美股與大選、中企持續赴美上市、中國仍在發展燃煤電廠等。

川普任內中企赴美上市加速

數據顯示,歐巴馬執政8年期間中國企業在美國完成105宗IPO,而川普上臺後的4年裏,有102家中國企業赴美上市。

香港
中美關係緊張或使港交所獲利

上海目前還無法取代香港作爲融資中心的地位。如果美國不再是一個選項,中國公司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香港。

IPO
金山雲在美IPO測試市場興趣

金山雲成爲瑞幸事件後首家在美IPO的中國企業,募資可達5億美元。瑞幸醜聞促使監管部門對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進行更嚴格審查。

中概股
中概股在美「翻車」引發公司治理擔憂

瑞幸醜聞震驚了長期以來關注中國企業資訊披露標準的批評人士,他們表示新聞數字可能掩蓋了大量問題。

中國企業今年在美籌資額大幅下降

今年中國企業在華爾街籌資總額下降一半以上,許多企業被迫調低估值和自己提供認購需求,但在紐約上市仍有助於提升品牌認知。

金融壹賬通赴美上市前下調估值

中國最大保險集團旗下的金融科技服務公司赴美上市前將預期估值下調近一半,這對軟銀的願景基金是又一個打擊。

如何解讀阿里赴港「二次上市」傳聞?

鄭志剛:即使如今港交所和李小加都歡迎阿里「迴歸」,但阿里從決定離港赴美上市的那一刻起,便走上了不歸路。

中國金融科技企業趣店在美上市首日大漲

這家中國在線小額貸款平臺是今年赴美上市融資規模最大的中資企業,給科技股IPO市場帶來了亟需的提振。

中國的「資本輸出國」煩惱

從進軍海外資本市場到跨國資產收購,國際舞臺上中國經濟的影響力已勢不可擋。在中國公司對外擴張不斷成長的同時,外商對華直接投資卻急劇放緩,這一趨勢反映出,國際投資者對中國市場機遇與潛力的態度正發生轉變。

網路
中國網路股盛宴將盡?

中國網路公司爭先恐後赴美上市,且估值很高——按最新上市的人人網的估值,谷歌的股價應該飆升到6000美元。但一些分析師認爲,泡沫破裂的時刻已經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