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業

半導體
三星:汽車晶片短缺也將波及智慧型手機領域

企業和政府越來越擔心,許多晶圓代工廠都在滿負荷運轉,晶片產能受限可能會阻礙各國經濟從新冠疫情中復甦。

電動車
百度與吉利合作生產智慧電動汽車

百度和吉利將合作組建公司,生產智慧電動汽車。百度將提供自動駕駛、語音輔助和地圖技術,吉利則將提供電動汽車架構。

中國監管機構對阿里巴巴展開反壟斷調查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週四宣佈,對阿里巴巴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爲立案調查。央行等監管機構也表示,將對螞蟻集團進行督促指導。

美國借制裁將歐企擋在中國市場之外?

歐洲科技行業高階主管和外交官指責美國利用制裁機制將歐洲企業擋在中國市場之外,與此同時卻對美國公司提供豁免。

Airbnb
AirbnbIPO發行價遠超目標區間

Airbnb將其IPO發行價定爲每股68美元。這說明投資者對Airbnb的住宿共享業務以及整個旅遊業的長期復甦都充滿信心。

小米
Lex專欄:小米的前景

小米在中國的市場份額領先蘋果,華為困境也鞏固了小米地位。但小米增發股票的投機性的時機選擇和折讓定價,向投資者發出令人沮喪的信號。

輝達
新一代遊戲晶片提振輝達業績

輝達上季度的超預期表現得益於先前發佈的新一代遊戲晶片,以及數據中心客戶的巨大需求。但因爲投資者認爲公司前景複雜,其股價週三下跌。

蘋果
蘋果加緊開發谷歌搜尋替代品

由於谷歌爲成爲iPhone默認搜索引擎向蘋果付費面臨反壟斷審查,蘋果正加大努力開發自主搜尋技術,這從iPhone主屏查詢功能的新變化可見一斑。

分析:中美「脫鉤」被誇大了嗎?

儘管中美貿易關係惡化的證據顯而易見,但許多公司的對華業務卻在穩步發展。科技和金融領域也在見證,中美關係其實正變得更加緊密。

Zoom
Zoom嘗試引入app及付費活動變現

爭取成爲平臺是Zoom一項關鍵戰略舉措,如果該計劃能奏效,Zoom或將作爲數位化工作的中心,成爲類似微軟和甲骨文等少數巨型軟體企業之一。

科技獨角獸上市之路

高估值非上市科技公司長期保持私有讓它們遲遲未能解決一些重要問題,使之在公開市場可能沒那麼受歡迎。

小科技公司何以快速行動解決問題?

桑希爾:在小型科技公司與政府合作改善公共服務方面,有一些非常突出的例子。它們奉行的「快速行動,解決問題」取得了良好成效。

伊隆•馬斯克的「大腦入侵」計劃

特斯拉創辦人近來大談一種人造顱內網路,可提供人腦與外部電腦的神經鏈接。對於這個創想他似乎「蓄謀已久」。

蘋果
蘋果發佈iOS更新修復或被政府利用的安全漏洞

駭客可利用這些漏洞獲得對iPhone的幾乎全部控制權。駭客所用工具據信出自NSO Group,該公司只面向政府銷售其間諜軟體。

富士康
中國反壟斷部門批准富士康收購夏普

這次放行爲富士康收購夏普掃清了最後一道障礙。週五早盤,夏普的股價一度上漲17%,至每股104日元。

科技業
小米推出廉價版虛擬實境頭盔

這款名爲「小米VR眼鏡玩具版」的設備已開始公測,小米公司同時表示,仍計劃與谷歌合作,開發符合谷歌VR標準的手機。

科技業
美最高法院審理三星侵權案 上百名頂尖設計師力挺蘋果

100多位大名鼎鼎的設計師聯名提交「法庭之友」意見書,站在蘋果一方,谷歌、Facebook等大型科技公司則支持三星。

蘋果
蘋果公佈略強於預期的三季度財報

旗艦設備iPhone的銷量下滑幅度低於上一季度,說明谷底已經過去。與此同時,該公司服務業務銷售額成長強勁。

科技業
Lex專欄:科技企業要明白1999年一去不返

代價高昂且無意義的併購最終成爲Yahoo近年來自我放縱的衰落的例證。剛收購Yahoo核心業務的Verizon要記取這個教訓。

華為
Lex專欄:華為不能自大

華為上半年銷售額大增40%,其中手機業務貢獻很大。但在一個不斷放緩的智慧型手機市場,成績只能代表過去。

科技業
FT社評:英國不能靠出售來實現榮光

軟銀收購ARM是對英國經商環境投下的信任票。但英國若想實現經濟再平衡,就應再考慮一下是否應出售ARM這樣的戰略性企業。

科技業
軟銀將斥資243億英鎊收購ARM

英國ARM是晶片產業一個關鍵領域的領導者,過去一年英鎊相對日元下跌近30%令該公司成爲一個誘人的收購對象。

物聯網
香港成物聯網創業樂土

越來越多的國際企業家到香港創業,涉足「物聯網」領域。在他們眼中,香港擁有獨特的優勢:既是通往中國內地的門戶,又擁有完善的法律和低稅率。

新興開源軟體公司瞄準IPO

新一類開源軟體公司紛紛報出不斷成長的收入,並籌劃首次公開發行,投資者則排著隊,準備再次碰碰運氣。這一次,他們認爲能將開源軟體的人氣轉化爲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