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

分析:中美「脫鉤」被誇大了嗎?

儘管中美貿易關係惡化的證據顯而易見,但許多公司的對華業務卻在穩步發展。科技和金融領域也在見證,中美關係其實正變得更加緊密。

幾年來,我們在亞洲各地的記者一直在報導一些問題,這些問題都指向這個時代的一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新事件:美中脫鉤。

貿易關係惡化的證據顯而易見,即川普(Trump)政府限制對中興通訊(ZTE)、華為(Huawei)及中芯國際(SMIC)等中國科技領軍企業的供應。長期以來,該地區各方對這場不斷升級的爭端非常重視,臺灣在2018年採取措施鼓勵企業將工廠遷回本土,南韓科技巨擘三星(Samsung)則撤出了中國,到越南建設工廠。

但雖然這些特例沒有引起多少關注,最近的一些事態發展卻對這一總體敘事提出了挑戰。對許多企業來說,雖然經營確實變得更加艱難,與北京方面打交道的相關風險也增加了,但與中國的業務卻在繼續,而且還在逐步發展。

您已閱讀32%(309字),剩餘68%(66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