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產能

鹿泉:水泥小鎮能否破土重生?

環境網站「中外對話」研究員馮灝:河北小鎮的轉型凸顯了中國大氣汙染治理和重工業整頓中的公平性挑戰。

鋼鐵業
中國鋼鐵業「去產能之戰」促使產能轉移

名義上中國正在打鋼鐵去產能之戰。但在部分城市出臺限產措施的情況下,產能似乎只是轉移到其他地區了。

中紀委助力鋼鐵煤炭去產能

中國去產能行動在今年取得重大成功,鋼鐵與煤炭行業減員目標接近完成,紀委通過「問責」黨員對此發揮了作用。

鋼鐵
中國鋼鐵有效產能不降反升

綠色和平與中國聯合鋼鐵網發佈的研究報告顯示,去年中國削減鋼鐵產能主要針對的是已經閒置的鋼廠,其整體有效產能不降反升。

中國確定每年煤炭去產能3億噸

國家發改委公佈,到2020年,每年將淘汰8億噸「落後」和效率低下的煤炭產能,同時增加5億噸「先進」產能。

水泥行業「去產能」有望成功

譚浩:相比於煤炭、鋼鐵行業,由於水泥行業的產品特性和「去產能」可能的路徑選擇,後者也許更有望取得成功。

鋼鐵
中國是全球鋼鐵行業低迷的罪魁禍首?

中國被指責因支持本國鋼鐵行業而損害了其他國家鋼鐵業的利潤。那麼,中國在全球鋼鐵業中扮演了何種角色?中國鋼鐵需求下降爲何在世界各地產生衝擊?

去產能
去產能不應止於國企解困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沈建光:當前中國決策層去產能思路體現了一種平衡思維。具體操作是市場還是行政手段主導呢?倘若任務又落到國企肩上,是否有違國企改革初衷?

精心準備後,去產能開始了?

德國商業銀行周浩:中國總理李克強在「兩會」記者會上的一句話,可能透露了未來政策的重要一步,即中國將強力推進在傳統行業的「去產能」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