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領

臺灣
臺灣的共識民主與國族認同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馬軍:中華民族主義式的統戰方式對臺灣新一代年輕人已經不再有效。無論是反服貿還是反學生的陣營,「臺灣人」似乎是兩邊宣傳口號的最大公約數。

「佔領」運動的警示

美國《旗幟週刊》高級編輯考德威爾:蔓延資本主義世界的「佔領」運動儘管失敗了,但它作爲一個症狀,可能相當重要,因爲我們當前的危機無論是不是資本主義的危機,至少都與資本主義有關。

佔領華爾街,之後呢?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嚴飛:佔領華爾街已過去兩個月,弱勢者的怒吼及訴求缺乏明確而具體指向的改革目標和政策細則,但其外溢效果無疑將會爲今後社會運動打下基石,開拓出新浪潮。

佔領華爾街是不夠的

FT專欄作家加普:1792年在華爾街的一棵梧桐樹下集會創辦紐約證交所(NYSE)的那些經紀人,創造出了某種不朽的東西,但他們可沒有睡在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