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政治

新冠疫情讓倫敦金融城變成「鬼城」

倫敦金融城的很多僱主發現,僱員們在家工作出奇地成功,這預示著,未來辦公室工作的方式可能發生永久性改變。

職場
當我最好的朋友兼同事辭職

貝里克:擁有一位最好的朋友兼同事是一種強大而相對罕見的經歷,它有利於工作質量和投入度,也會讓困難的時光變得更好度過。

職場
籠罩川普政府的陰謀論氣息

希爾:給陰謀家太多空間,將讓工作場所變成一個嚴重讓人不快的地方,用陰謀詭計來治理國家也是沒有幫助的。

職場
再會,英國《金融時報》的讀者們

凱拉韋:在爲FT工作32年之後,我終於要結束這段佔據我人生最長時間的關係之一,是時候踏上一段新的旅程了。

職場
僱主裁員「新三十六計」

企業使出各種手法讓員工走人。一家美國公司副總裁直言不諱地說:「我總是尋找我能『管理出門』的人。」

如何解決辦公室裏的政治分歧?

英國脫歐公投早已結束,但辦公室的氣氛卻還是很糟糕,兩名脫歐派已經被其他人排擠了。這種情況會好轉嗎?

商業
張總、李總「去哪兒」了?

萬科上海分公司最近禁止員工相互稱呼「總」。要消除中國職場的等級制度,需要的不僅僅是幾個英文名或英雄暱稱,但這是個開始。

祕書
祕書已死

祕書職位體現了人們對於白領工作自動化的擔憂,自動化讓祕書數量越來越少,但這份職業也有其不可替代性,這令其在當今獲得更大機遇。

職場
辦公室調情指南

FT專欄作家凱拉韋:在職場上,調情是一個久經考驗的獲取升職的法寶。但這種方法有其危險性,做不好就會令人毛骨悚然,且有丟飯碗的危險。

職場
圓滑地馳騁職場

FT專欄作家凱拉韋:《辦公室政治》一書羅列了種種聳人聽聞的辦公室軼事來告訴人們如何往上爬。在該書末尾,詹姆士寫道,在黑暗人格和幼稚輕信之間有條界線,我們必須知道那條界線畫在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