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哇哈哈

宗馥莉辭職風波與娃哈哈集團的治理危機

鄭志剛:此事背後既有宗氏家族從宗慶後到宗馥莉的傳承問題,又有國有資本出資人的角色問題,同時還有既是股東又是員工的職工持股問題。

隨著炎炎盛夏的來臨,包括娃哈哈在內的飲用水幾乎成爲中國城市每個家庭的生活必備。作爲中國家喻戶曉的企業之一,娃哈哈集團前不久去世的創辦人宗慶後先生指定的繼承人宗馥莉女士於7月18日發佈的辭職信自然引起很多人的關注。在封題爲《致娃哈哈集團全體員工的函》的辭職信中,宗馥莉表示,她決定辭去娃哈哈集團副董事長、總經理職務,不再參與經營管理。

這一看起來只是高階主管辭職的表象背後既有宗氏家族從宗慶後到宗馥莉的傳承問題,又有國有資本出資人的角色問題,同時還有既是股東又是員工的職工持股問題。這些因素的糅雜再加上娃哈哈品牌在中國家庭很高的知名度使得這一事件顯得錯綜複雜,撲朔迷離。

實事求是地說,認定娃哈哈集團的企業性質無疑是困難的。在娃哈哈集團的股東中,杭州上城區文商旅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股46%,宗慶後持股29.4%,基層工會聯合委員會(職工持股會)持股24.6%。雖然從股權結構看,國資超過一票否決的三分之一,因而說娃哈哈集團是國有企業並不過分。但從歷史貢獻和實際的影響力來看,娃哈哈過去和現在都籠罩在宗氏家族企業的光環中。一個基本的事實是從1987一家校辦企業起步,沒有宗慶後絕對不會有今天500強企業和全球應用水行業頭部企業的娃哈哈。這是誰也無法否認的事實。

您已閱讀12%(526字),剩餘88%(369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公司治理新視野

鄭志剛,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金融學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傑出學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經濟學博士。他兼任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第三屆獨立董事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公司治理50人論壇」成員、北京國有資產法治研究會副會長,以及太平石化金融租賃、泰康資產等多家公司獨立董事。著有《好公司都是設計出來的》《成爲董事長—鄭志剛公司治理通識課》《分散股權時代的中國公司治理:理論與證據》《國企混改的理論、路徑和模式》等著作。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