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

在遠去的檳城遇見毛姆

在小說《門屋》中,陳團英以作家毛姆的經歷串聯起一個虛實交疊的故事,重現了上世紀殖民地時期的檳城以及那裏的人物與往事。

今年的愛丁堡國際圖書節講座嘉賓中,有一位很幸運的作家——那就是出生於馬來西亞的華裔作家陳團英(Tan Twan Eng)。他的第一部小說《雨的禮物》於2007年入圍布克獎,第二部小說《夕霧花園》於2012年入圍布克獎。今年,他的新作《門屋》(The House of Doors,也譯作:《多門之屋》)再次入圍布克獎。也就是說,陳團英目前出版的所有作品都入圍了布克獎。除此之外,他還曾擔任2023年國際布克文學獎的評委。

陳團英目前在開普敦生活,8月底,他通過影片直播,和愛丁堡的讀者分享了《門屋》的創作歷程。他引領大家走進上個世紀20年代殖民時期的檳城,瞭解他用虛構的方式塑造的作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的世界。

《門屋》是一部歷史小說。1921年,在檳城海峽殖民地的「食火雞屋」(Cassowary House),住著一位富裕的律師羅伯特•哈姆林和他的社交達人妻子萊斯利 。當羅伯特的老朋友威利•薩默塞特•毛姆來拜訪,並住在他們家時,他們的生活一下子充滿了情趣。毛姆是那個時代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但不幸的婚姻、每況愈下的健康狀況,以及經濟上的損失困擾著他。不過,毛姆依然在努力尋找線索、繼續寫作。萊斯利與毛姆的情誼越深,她就越清楚地看到毛姆是一個別無選擇,只能掩蓋真實自我的男人。

您已閱讀16%(538字),剩餘84%(279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