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對歐汽車出口的強勁勢頭會不會持久?》一文中,我曾寫到過中國對歐汽車出口的良好勢頭背後,是歐盟政治氣候和貿易政策可能變動的風險,也提到了歐盟對中國汽車進口採取貿易限制措施的可能性,該可能性正有增加的趨勢。據politico報導,歐委會正在討論是否對中國電動汽車進口啓動反傾銷調查和反補貼調查。歐盟內部市場專員、法國人布雷頓也曾表態「非常支持對電動汽車啓動反傾銷調查,越快越好」。
這股可能的趨勢背後最大的推動力量之一來自法國。去年,在巴黎車展前,法國總統馬克宏對法國媒體稱,歐洲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政策來推動歐洲的再工業化。他表示,「我們的戰略在於,越來越多的人購買法國製造,但目前的數據很殘酷:超過80%的電動汽車都是進口的。」 馬克宏提到自己將目標設定爲法國電動汽車行業實現100%的法國製造。據politico,馬克宏在5月的一次講話中稱歐盟不能在電動汽車市場重複過去在太陽能光伏板上犯的錯誤,歐盟在光伏板上陷入了對中國的依賴當中。法國經濟部官員稱,對中國進口車可能徵稅的想法「符合歐盟不天真和公平競爭的立場」。
擁有標緻、雪鐵龍等品牌的Stellantis的 CEO唐唯實(Carlos Tavares)去年曾對媒體記者批判了中歐汽車貿易的不對等條件,稱中國對歐汽車出口只需繳納10%的關稅,而歐洲對華出口面對的則是15%到25%。今年年初,唐唯實對汽車媒體Automobilwoche稱,歐洲汽車業在與中國競爭下正處於十字路口,歐盟政策若不能作出回應,將會是一場可怕的廝殺。他指出,面對中國的崛起,歐洲將不得不大幅減少本土生產產能。歐洲車和中國車在成本上的差距很大,若不改變現狀,購買力正在大幅下降的歐洲中產階級顧客越來越傾向於選擇中國車。唐唯實同時稱,歐盟在汽車零碳排放上的政策使得在歐洲生產的電動汽車成本比在中國生產的成本高40%,歐盟若不採取行動,歐洲汽車工業將面臨與歐洲太陽能光伏板行業一樣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