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歐盟

歐盟經濟安全戰略背後的趨勢、所指和障礙

張冬方:和歐盟的一些其他檔案和政策一樣,「沒有提到中國,但指向中國」的疑問同樣存在於這份經濟安全戰略上。

在貿易和投資政策中對安全和去風險的強調上,歐盟正在向美國看齊。6月20日,歐委會公佈了經濟安全戰略。該討論檔案稱,疫情、俄烏戰爭、敵對經濟行動、網路和基礎設施攻擊、外國干涉和虛假資訊與加劇的地緣衝突暴露了我們社會、經濟和企業中的風險和脆弱性。檔案指出,歐盟不是唯一一個應對經濟安全面臨的挑戰的地區,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走進了這股趨勢當中。

趨勢

說到趨勢,中國問題研究機構Merics的一篇研究曾對歐盟、美國、日本、中國等國的經濟安全政策變化進行了對比。研究稱,傳統的經濟安全政策是防禦性的,處理的是能威脅到國家安全的貿易和投資,比如武器出口。而目前的發展態勢爲轉向進攻性的政策,且結合了經濟安全和韌性,不僅不讓自己暴露在安全風險之下,也確保其經濟能夠抵禦衝擊和第三國的武器化。在2017年到2022年期間,一些國家強化了防禦性和進攻性的經濟安全政策。自2017年以來的防禦性政策包括外商直接投資審查、出口管制、網路安全和數據保護,而進攻性政策包括制裁和供應鏈韌性。後期的經濟安全政策爭論主要集中在如何增強韌性上。2023年的發展趨勢包括進一步加強供應鏈韌性、如何防止和應對經濟脅迫、對外投資審查、經濟安全計劃的制度化。

您已閱讀20%(513字),剩餘80%(209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米國薯國

薯國,愛喫馬鈴薯的德國;米國,愛喫大米的中國。本專欄聚焦於與中國比較下的德國和歐洲,尤其是德國和歐盟在數字經濟領域的數據保護、反壟斷等監管政策 。在數字經濟監管領域,歐盟是先行者。作者張冬方,資深媒體人,做過雜誌,幹過電視,做過人物訪談記者,幹過生活類編輯。近十年來紮根德國,觀察和報導德國社會和政治熱點,作者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