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與美酒

可持續餐桌,中國掉隊了

蘇麗雅:可持續餐桌不僅是全球熱門議題,還將改變餐飲業的方方面面,包括廚房運作效率、餐廳設計、食材的供應鏈等。

在過去一兩年裏,我對當下在歐美國家流行的反對食物浪費與可持續餐桌運動等議題產生了比較大的興趣,同時也開始關注它們在大中華區(尤其是中國大陸)的發展狀況。有幾個問題一直跟著我,比如說,到底中國餐飲業關心這些問題嗎?這些問題在中國是屬於僞命題嗎?他們應該動起來嗎?

全球發酵的可持續餐桌運動

可以說,在之前將近10年的時間裏,這些議題在很多歐美國家得到響應,不僅是餐飲從業者,而且還包括科學家、農產品生產者、學者、甚至是政府部門也共同參與。其中,最早引起大規模關注的,要數由全球名廚René Redzepi於2011年發起的MAD,它是一個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舉行的美食論壇,爲期兩天的時間裏聚集了來自全球各地的300名主廚、餐廳經營者與美食作家,共同討論食物的未來。由於MAD第一次把食物與社會責任聯繫起來,並希望能集合全球的力量去實現可持續概念,所以現在它已經發展爲一個致力於提升、改革我們現行飲食系統的非政府組織,通過向主廚、餐廳、社區去傳遞或分享可持續餐桌相關的前沿資訊,然後幫助他們去做出有利於可持續發展餐桌、有利於人類生存環境的改變。

您已閱讀18%(468字),剩餘82%(212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