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期權

德國新創企業呼喚股票期權

對於新創企業,股票期權遠非一種可有可無的福利,而是主要貨幣。然而在德國,通過股票期權方式讓員工參股企業幾乎是不可能的。

德國的新創企業有很多理由自我感覺良好。

雖然國家總體上差一點陷入衰退,從戴姆勒(Daimler)到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等龍頭企業陷入困境,但科技行業經歷了不錯的又一年。幾輪融資引人注目,使挑戰者銀行N26和旅遊新創企業GetYourGuide等獲得估值10億美元以上的「獨角獸」地位。軟體集團TeamViewer今年完成了歐洲規模最大的股票上市。自今年初以來,在線時尚零售商Zalando(見文首照片)的股價幾乎上漲一倍;Zalando是柏林新創企業孵化器中迄今湧現出來的最大企業。

然而,與德國各地的創辦人和科技投資者交談,你聽不見什麼自滿的聲音——而是有大量抱怨。一些人呼應了其他新創企業中心的企業家們的擔憂,從租金飆升、缺乏負擔得起的辦公空間,到工程師短缺。然而,有一個抱怨是德國特有的:股票期權,或者說沒有股票期權;這正是人們日益感到憤怒和沮喪的原因。

您已閱讀28%(388字),剩餘72%(98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