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民間輿論與民間制裁

劉遠舉:人多好吵架,這是中國農村的社交觀、社交智慧,不應該是中國人與世界相處的方式。

去年是周恩來總理誕辰120週年,這位傑出的外交家,以其非凡的外交才能,爲新中國外交事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其「有禮、有理、有利、有節」的外交藝術與外交風範令人無比歎服。

「有禮、有理、有利、有節」。有禮當然指有禮節,中國是禮儀之邦,不會像蘇聯的赫魯雪夫那樣在聯合國大會上用皮鞋敲桌子,有理是佔據道義之後,還要講道理,以理服人;有利當然指最終的鬥爭要有收穫,有實質性的進展;有節,是指有節制、有策略,不保守,不冒進。

您已閱讀7%(206字),剩餘93%(255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遠觀近思

劉遠舉,重慶人,先學理工科再學經濟學,從事過諮詢行業,現爲自由撰稿人。關注時政、財經、科技,旨在探尋現象背後的事實與公正。文風理性、客觀,且用人性的溫度替換虛僞的中立。微網誌ID@劉遠舉。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