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扣扣殺人案轟動一時,引發的輿論分裂依然在蔓延。有人說他是爲母報仇、集忠孝仁義智於一身的英雄;也有人說他是人生失敗、偏執殘忍的滅門凶徒。張扣扣被執行死刑後,其辯護律師鄧學平一審時的辯護詞再次在網上流傳,引發新的輿論對立。
讚的人,說這篇辯護詞引經據典,有情有理;批評的人,則認爲這篇辯護詞不專業、「超綱」、過於情緒化,用文學替代法律、是在炒作自己,而且還宣揚血親復仇,是法治的倒退。這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前北大法學院院長朱蘇力教授的批評文章《評張扣扣案律師辯護詞:法律辯護應基於案情和事實》。通過這篇文章,可以看出當下輿論場中的分裂與對立的原因。
首先,這種分裂與對立,源於缺乏對辯護實際的認識,所以無法理解辯護策略,以及這篇辯護詞在整體辯護中的作用。
您已閱讀11%(324字),剩餘89%(250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