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社會

操場埋屍案與「正義遲來論」的退場

寇步雲:冤案平反之後,總有人念一句「正義可以遲到,但從來都不會缺席」,這一看似政治正確的口號,在公共領域一度很是流行。

湖南懷化新晃縣一中操場埋屍案最近重見天日,一樁16年前的殺人事件陡然推送到公衆眼前,即使案件的全貌尚無法得見,但從已經確證的資訊,也能看出極其野蠻、極其殘酷的謀殺細節。

這些血腥的細節,激起了廣泛而強烈的義憤。羣情激奮之下,16年申冤無門的被害人鄧世平遺屬,被寄予了普遍的同情。對於警方及其代表的司法系統,公衆抱著複雜的心態,既有限度地讚賞案件的轉機,又拒絕承認它是打黑的成果,實因地方司法機關長達十數年的敷衍與無能,叫人心意難平。

針對主要兇嫌杜少平及其舅舅、時任新晃一中校長的黃炳松,輿論抱以滿腔的恨意。顯然,對加害者的憤怒演化爲對鄧家的聲援。這恐怕已觸發了相應的維穩開關,鄧世平之子鄧藍冰據說遭到家鄉官僚的壓力,一度清空新浪微網誌。

您已閱讀6%(316字),剩餘94%(470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