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後的志願抉擇,個人的意願到底重不重要》這篇文章發表之後,我看到了很多讀者評論。讀者們提出的問題都特別好,因此我也想從我的經驗的角度去回應一下讀者的疑問。我專欄的名字叫「另一片星空」,這個名字有多重寓意,其中一種就是希望有人抬頭看一眼另外一片天空,從別人的經驗裏,從別的國家的經驗裏,找到一些可能會對自己有用的東西。所以我特意從我親身呆過的香港、美國和新加坡三個地方的一些所見所聞出發,談一點我對這個方面進一步的看法。
讀者評論中較集中的一種是,高中生怎麼能有知識和視野去理解未來的專業或職業呢? 假如一個人對未來某件事一無所知,他不可能在某一個節點上忽然就明白。因此一個學生到高中畢業的時候,如果想要具備對未來專業的一些認識,必須從小就慢慢地去接觸這些東西。這絕對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靠臨時抱佛腳一樣的緊急培訓能夠達到的。我們不妨先來看一下別的地方是怎麼做的。
一方面是學校教育的投入。我兒子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有段時間在美國一所普通政府公立小學讀書。在學期中有兩個星期,學校每天都會請不同專業領域的人士來學校開講座,其中有一部分是家長。我記得有一天,兒子回來眉飛色舞地給我描述了一件事,就是Delta航空公司的一個飛行員去爲他們講述了飛行員的生活,學校還安排了到航空公司參觀。在香港上學的時候,也是這樣,不同專業領域的專業人士,包括家長,都會時不時地被邀請到學生的教室裏去,做各種正式或者非正式的分享。孩子們從小學階段就開始對各種職業和各種專業人士建立了一個初步的印象。
您已閱讀16%(639字),剩餘84%(339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