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耶克

海耶克:觀念如何戰勝觀念?

黃華僑:全球化和自由貿易,似乎沒彌合各族羣裂痕。如果海耶克在我們這個時代醒來,他會怎麼說?如何比較米塞斯和海耶克的異同?

海耶克生於1899年,逝於1992年,2019年是他誕生120週年。他是幸運的。他的幸運正好反襯了我們的不幸。假使一個人可以計劃自己的死亡,恐怕也沒有比這個時間更爲恰當的了。他在生前就目睹了蘇聯和東歐的劇變,彷彿人類和平共處的世界秩序已經近在眼前。還有什麼比這更能安慰他的靈魂?但他(也許)沒有料到的是,短短三十年間,形勢已然大變。不錯,他的思想和影響並未消逝,反而歷久彌新。可是世道變了。全球化和自由貿易似乎並未敉平各個族羣之間的差距和裂痕。怎麼不按劇本來呢?我們不免感到疑惑。如果他在我們這個時代醒來,他會怎麼說?

海耶克的老師米塞斯曾說:「我們時代所有的政治衝突和矛盾最終都是經濟問題。」他指的是20世紀,甚至可以精確地說,就是海耶克的世紀。現在,盛宴已過。政治衝突、宗教問題、種族問題……所有這些不但沒有緩和,反而愈演愈烈。當然,理論上說,大可認爲所有問題最終都是經濟問題(選擇問題)。但在表層問題和深層問題之間畢竟還隔著不小的距離。你不能說,單單市場和自由貿易(甚至單邊自由貿易)就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靈丹妙藥。

筆者自認爲是米塞斯主義者,也就是接受米塞斯的大部分觀點和方法,從這個視角來審視海耶克理論。我得承認,以下評論屬於某種「外部批評」。同時我也會簡單比較一下米塞斯和海耶克的異同。我的看法對海耶克未必公允。因爲你完全可以說,提供理論是他的事,接受他的理論是世界的事。不過,既然社會科學討論的是人的問題而不是物的問題,那麼,一個徹底而邏輯一貫的社會學者,似乎也應該稍稍停留一下,以自己的學說檢驗自己的言行得失。

您已閱讀20%(659字),剩餘80%(259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