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職場

正念不能代替良好管理

克拉克:企業的正念計劃無助於改變職場壓力的根本原因,只會讓「整人」的僱主披上關心員工的外衣。

據我所知,英國《金融時報》從來沒有被一個超驗的冥想愛好者管理過。這份報紙似乎也沒有任何管理者認爲,解決辦公室爭吵的最佳方法是讓大家圍坐成一圈,長時間地討論問題。

我看不出這種局面會很快變化,但在其他地方,冥想、咒語和正念運動似乎正以驚人的速度滲透到企業界。從谷歌(Google)和英特爾(Intel)到塔吉特(Target)和通用磨坊(General Mills),正念計劃到處湧現。億萬富翁、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Bridgewater)的創辦人雷•達里奧(Ray Dalio) 40多年來天天抽出時間冥想。他鼓勵員工也這麼做,並認爲冥想是他成功的「最大因素」。

LinkedIn(LinkedIn)執行長傑夫•韋納(Jeff Weiner,另一位冥想愛好者)相信「富有同情心的管理」,並喜歡以這個思路聘用員工。美國雲軟體集團Salesforce把禪宗僧侶帶到公司與員工座談,並在其大廈內成立了專設正念空間。那麼圍坐呢?根據公司正念專家利亞•魏斯(Leah Weiss)的一本書,這是洛杉磯房地產公司Decurion Corporation解決問題的方式。她在史丹佛大學商學院( Stanford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講授「富有同情心的領導」,她那本書的書名在很大程度上概括了她的思想:《我們如何工作:活出你的目標,贏回你的理智,擁抱每日的磨鍊》(How We Work: Live Your Purpose, Reclaim Your Sanity, and Embrace the Daily Grind)。

您已閱讀43%(669字),剩餘57%(88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