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財富管理

反思中國樓市五次低谷

劉淵:明年,中國樓市很可能迎來一次或大或小的調整。展望未來之前,我們不妨先回顧一下過去幾次的樓市低谷。

房地產是一個週期性很強的行業,中國大陸樓市雖然還沒有經歷過完整的大週期,但小週期調整卻已經發生過很多次了。隨著「930」後各地樓市調控政策的密集出臺,明年很可能又將迎來一次或大或小的調整。展望未來之前,我們不妨先回顧一下過去幾次的樓市低谷。歷史不一定會重複,但至少能給我們一些參考。

我經歷過的第一次樓市低谷不是在大陸,而是在香港。2003年我在港大讀MBA,當時香港剛從SARS疫情中恢復,也是樓市的最低谷。房價比之前的高位(1997年)下跌了70%。由於房價暴跌,很多購房者的資產抵不上欠銀行的貸款,而成爲「負資產」。

此次房價大跌的主要原因是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但香港政府的「八萬五建屋計劃」也被認爲是造成樓價下跌的重要原因。由於1997年之前香港房價連續上漲,爲了抑制過高的房價,特區政府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在1997年發表的首份施政報告中提出,計劃每年供應不少於85000個住宅單位(當年香港建成的住宅單位是64400個)。由於施工週期的原因,首批「八萬五「時期新建的單位在2000年面市。2001年又建成了10萬個住宅單位。經濟低迷加上供應充足,使得此後的房價繼續下跌。

您已閱讀15%(491字),剩餘85%(279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