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樓市之惑

「樓市之惑」系列報導之六:第三次房改該如何推進?(上)

沈曉傑:頂層若能設計和重啓普通人住房消費機制,將會爲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國民幸福指數,帶來巨大變化。

【編者按】針對現今「民怨沸騰」的樓市,中國最高層做出了一系列最新的「重要批示和部署」,從某種意義上說,意味著自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制定的、以去除行政限制、鼓勵購房的「去庫存頂層設計」的終結。此次「去庫存新政」的失敗,也再次提供了一個重新檢討房地產市場和住房供應模式的機會。「樓市之惑」深度系列報導意在梳理自1998年大規模房改啓動歷程和房地產市場發展史,使得讀者在住房政策、房改及樓市發展的歷史比較和反思中,獲取曾經被忽視的更多啓迪。本文爲該系列報導第六篇。

「樓市之惑」深度系列報導自10月24日陸續刊發至今,已有一個半多月的時間。這組旨在梳理20年來中國房改的歷史,通過在住房政策、房改蛻變及樓市發展的歷史和現實的比較和反思中,爲重新檢討房地產市場和住房供應模式、創新新的住房政策頂層設計、爲啓動「第三次房改」鋪墊的深度系列報導,終於在收官之前,等到了期待已久、令人振奮的訊息。

在上週五召開的以「分析研究2017年經濟工作」爲中心議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在談到明年的經濟工作時特別要求:「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這意味著旨在從根本上徹底改變當今房地產市場亂象及尖銳的住房問題矛盾的新的住房政策的頂層設計(「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由此拉開了序幕。也可以說,第三次房改,已「準備上路」。

您已閱讀11%(571字),剩餘89%(476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