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針對現今「民怨沸騰」的樓市,中國最高層做出了一系列最新的「重要批示和部署」,從某種意義上說,意味著自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制定的、以去除行政限制、鼓勵購房的「去庫存頂層設計」的終結。此次「去庫存新政」的失敗,也再次提供了一個重新檢討房地產市場和住房供應模式的機會。「樓市之惑」深度系列報導意在梳理自1998年大規模房改啓動歷程和房地產市場發展史,使得讀者在住房政策、房改及樓市發展的歷史比較和反思中,獲取曾經被忽視的更多啓迪。本文爲該系列報導第四篇。
對中國房改的歷史有所瞭解的人,一般都會有個疑惑:當年啓動房改時,朱鎔基的房改理念和原則及房改政策的頂層設計相當「以民爲本」,不僅減免各種稅費,國家財政還積極分擔個人買房負擔,而且更是把「讓老百姓買得起房」作爲房改的靈魂。爲什麼大規模推廣近20年後,如今的中國房地產市場和住房問題,卻反而成了「民怨沸騰」的社會焦點,甚至影響到國家安危?
其實,如今的中國房改,早已不是當年那個「九八房改」,早在十三年前它就改弦易撤。也就是從那時起,「中國房改」開始了由善轉惡的劣變。
您已閱讀6%(463字),剩餘94%(672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