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通

Lex專欄:深港通的意義

中國監管機構放行「深港通」,意義重大。相比起滬市,深圳上市公司中民營企業更多,投資者中散戶參與度更高。

這件事這麼好,以至於中國人做了兩次。本週監管機構爲「深港通」(Shenzhen-Hong Kong Stock Connect)放行。這一機制與2014年末開通的「滬港通」相仿,它將允許境外投資者買入在中國深交所上市的A股股票。這兩個機制還允許中國內地的投資者買入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在公佈這一訊息之後,各股指表現平穩,不過這一機制仍然意義重大。

深港通將爲滬市提供的近600隻股票列表增添880隻,令投資者可以投資中國內地上市企業羣體的四分之三。更值得關注的是可投資股票的品質。僵硬的國有企業在滬市的比例高得多,滬指成分股企業中民營企業的比例還不到三分之一。相比之下,深證綜指四分之三的成分股由非國企組成。其中許多屬於成長速度更快的醫療保健和高科技等「新經濟」板塊,給予境外投資者更多表達對中國經濟看法的途徑。

外國投資者還將更加熟悉中國的散戶。高盛(Goldman Sachs)指出,深證綜指成分股近三分之二的市值由個人持有,而滬市這一比例只有三分之一。散戶的高參與度體現於深市的高估值和相對於市場規模的高成交量。

您已閱讀65%(456字),剩餘35%(24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