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與尤倫斯基金會聯合發佈「創辦人尤倫斯先生打算將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及其個人藝術收藏託付於新主」的正式聲明,確定尤倫斯確實將迎來新的「主人」。在業內看來,這標誌着一個時代的終結。
尤倫斯之所以會對於藝術市場產生這麼大的影響,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爲其藏品曾經在內地的拍賣市場上掀起過一陣波瀾。2009年,在北京保利拍賣會上,宋徽宗《寫生珍禽圖》、曾鞏《局事帖》、吳彬《十八應真圖》、陳逸飛《踱步》都曾在中國藝術市場上有較大的影響、和超過億元的天價成交; 2011年春拍開始,尤倫斯委託蘇富比在香港拍賣其當代藝術收藏。與此同時,關於尤倫斯等西方藏家「賣空」中國當代藝術的話題,也引發了藝術界的爭論。
在「尤倫斯時代」,藏家們更加熱衷於建立自己的話語權,通過自己的收藏讓別人所接受,然後通過出售拍品來獲得日常運營的資金。但是與「尤倫斯時代」的藏家相比,現在藏家們的收藏行爲似乎發生了新的轉變:他們更注重於藝術品的長期穩定價值,而不是用於迅速轉手變現。事實上,快速轉手變現的結果就是投資上的損失。像在6月倫敦舉行的一場拍賣會上,美國收藏家法伯夫婦的曾梵志的《自畫像》曾在2011年的香港以290萬英鎊(約合人民幣2600萬元)的價格售出,但此次拍賣的成交價僅爲200萬英鎊(約合人民幣1792萬元)。
您已閱讀50%(553字),剩餘50%(55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