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牡蠣和龍蝦被視爲奢侈的食物,但情況並非一直如此。從羅馬時代起,人們就一直對牡蠣進行商業化養殖。牡蠣有一種非凡的本領:當被採集的時候,它們會將自己的外殼閉合得滴水不漏,將海水封存在裏面。這種有用的技能無疑是爲了在退潮擱淺時存活下來而演化出來的。但這也意味著人們可以把牡蠣鏟進桶裏,用車運往城市並放在酒吧裏——有時一放就是幾星期——而牡蠣在此期間一直保持鮮活。
龍蝦,或者類似的無脊椎甲殼類節肢動物,比人類的歷史更長,很可能我們食用它們的時間也很長。在今天的食物中,它們也比較獨特,因爲我們經常購買活的,並自行在喫的時候殺了它們。它們的數量很多,沒有滅絕的危險,而且十分美味,比魚肉更鮮甜口感更好。它們在溫度範圍很廣的海水中都能生存,使用簡單和可持續的方法就很容易捕撈。
就像牡蠣一樣,這類生物在出水後存活的能力都很強,人們可以把它們運往遙遠的內陸。遠在製冷技術使得分銷其他種類的鮮魚變爲可能之前,它們就在爲人類提供極爲新鮮的蛋白質。因此,龍蝦和牡蠣過去常被視爲工業化城市中窮人的食物。在19世紀的美國,一些沿海州的監獄每週給囚犯提供龍蝦的次數是有上限的,因爲頓頓喫龍蝦被視爲一種「殘酷而不尋常的」煎熬。
您已閱讀30%(501字),剩餘70%(119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