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中國人節約習慣的由來

Opera Advisors董事博克斯韋爾:社會保障不足造就了中國源遠流長的節約文化。要讓信心不足的中國人消費,政府花幾年時間進行勸導顯然不夠。

我妻子是華人特質非常明顯的馬來西亞華人。她囤繩子。實際上,任何進了我們家門、可以再利用的東西她都會囤,但是這種繩子特別顯眼,因爲它是吉隆坡街頭嘛嘛檔(mamak stalls,是馬來西亞印度裔穆斯林經營的小攤——譯者注)用來扎外帶飲料袋的——這種外帶包裝的成本只是星巴克(Starbucks)等公司使用的外帶紙杯的一個零頭。

小販會把飲料倒入袋子裏,把袋口打個結,插根吸管,再在袋口繫上繩子,然後你就可以放心地帶走了。你可以一根手指掛上5袋飲料,一路帶去辦公室,一滴都不會灑。不久前我需要一根細繩給番茄搭架綁蔓,妻子就給我指了指廚房掛著的一把繩圈。我連哄帶騙才說服她把吸管和袋子扔掉了。

儘管對家人和朋友很大方,我妻子會爲了省5分錢,推著滿滿一購物車的食品雜貨走到商場另一頭買兩升牛奶。買一支筆的時候,因爲我報出會員卡(可積分)號的速度慢了點,她就橫了我一眼。兒子們長高了,校服可能有點小了,但他們得等到下一年才能穿上新的。

您已閱讀24%(410字),剩餘76%(127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