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中國模式已走到盡頭

牛津大學中國中心研究員馬格努斯:當單個考察時,股市和匯市行情,甚至聳人聽聞的天津爆炸事故,似乎僅僅是運氣糟糕的結果。然而,對這些情況綜合考察會發現,它們標誌着中國的經濟模式和政治模式似乎「魔力」不再。

中國今年的8月絕不是一個寧靜的神話之月。當單個考察時,股市和匯市行情,甚至聳人聽聞的天津爆炸事故,似乎僅僅是運氣糟糕的結果。然而,對這些情況綜合考察會發現,它們標誌着中國經濟和政治模式正慢慢走向終結。中國正在經歷一場轉型危機,一場自鄧小平開始在中國未來與毛時代之間畫出清晰界限以來的前所未有的危機。

這些跡象表明,中國轉型並不順利。再推中共的權威和主導地位、實行經常有爭議的改革、推動金融自由化,以及在保持不現實增速的同時實現經濟再平衡,這些是複雜並且相互衝突的目標。

在未出現中產階層和社群媒體的前工業社會,鄧小平的任務在許多方面來看更容易完成。他下定決心避免把權力集中到一個人手中,所以向政府機構和各部長、尤其是向國務院和總理賦權,鼓勵開放和以共識爲基礎的政治模式。直到21世紀之前,這種做法都很管用,但其效果在逐漸地降低。中共受到腐敗侵蝕,忽略了民衆對社會、環境和產品安全的關切。中國經濟積累了大量債務,產能嚴重過剩,沉迷於信貸驅動而又配置不當的投資。

您已閱讀27%(427字),剩餘73%(116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