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習近平出訪哈薩克時,提醒東道主兩國沿「絲綢之路」(Silk Road)擁有共同的商業紐帶,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以前。這位中國國家主席接著提議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Silk Road Economic Belt),爲亞洲帶來新的繁榮。習近平此次講話幾乎沒引起國際媒體注意,但不到兩年後,這個所謂的「一帶一路」(One Belt, One Road)計劃——結合海上絲綢之路——成了習近平外交政策和國際經濟戰略的核心。「一帶一路」計劃將對該地區和全球企業產生重大商業影響,同時將給這片美國、日本、印度和俄羅斯幾國都存在重大而彼此衝突的利益的地區,帶來不可預知的地緣政治影響。
一段時間以來,中國政府明顯需要在國內外找到一條新的商業道路。過去中國在非洲和亞洲簽訂的基於獲得大宗商品資源的雙邊投資協議,許多是非商業的,執行欠佳,而且有時在當地不受歡迎。它們所服務的國內房地產和投資熱潮現已結束,給中國留下了種種問題,如工業和建築業產能嚴重過剩、通貨緊縮以及不斷加劇的債務管理問題。
此外,中國已厭倦了積累無窮盡的美國國債和其他政府債券,現在偏好加大海外直接投資。北京方面也早就表示反對美國及美元在全球金融機構的霸主地位,最引人矚目的就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以及世界銀行(World Bank)。
您已閱讀33%(554字),剩餘67%(112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