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正視全球儲蓄過剩時代

安邦諮詢:當前世界經濟復甦脆弱的主要原因,就在於全球儲蓄過剩。當太多的錢追逐太少的投資機會時,就會出現世界經濟復甦乏力的狀況。

自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後,世界經濟的復甦波折不斷。得益於美聯準數次大規模的量化寬鬆政策(QE),美國經濟從危機初始時的衰退逐漸復甦,以至於在當前世界經濟普遍低迷的情況下,美國經濟形勢顯得似乎有些鶴立雞羣。然而,美國經濟仍舊沒有回覆到危機前的水準。

在日本,2012年上臺的安倍政府一改先前日本央行的貨幣政策基調,推出新的日版量化寬鬆政策,日本經濟通貨緊縮的局面有所緩解,但日本經濟依舊跌跌撞撞,不見持續穩定成長勢頭。今年二季度,其經濟再次出現衰退,引發市場猜測日本央行將加碼量化寬鬆力度。

而歐洲經濟更是一波三折。而歐洲經濟在遭遇2008年金融危機的衝擊後,又遇歐債危機之劫,迫使歐洲央行驟然改變長期執行的控制通膨的政策基調,推出歐版QE。在此政策刺激下,歐洲經濟終於有所復甦,但各個成員國經濟復甦狀況分化嚴重,而且整體復甦狀況依舊脆弱。

您已閱讀25%(368字),剩餘75%(109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智庫

現代社會中,有人將智庫稱爲與立法、行政、司法並立的第四大機構,可見其對社會決策的巨大效用。FT中文網與海內外一批著名智庫合作,精選其最新研究成果,爭取在第一時間內與讀者分享。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