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休假

「不在辦公室」留言指南

FT記者莉薩•波拉克:我們擁有可以像狗一樣行走的機器人,有可以自動駕駛的汽車,但爲什麼我們沒有更智慧的方法來管理休假的時間呢?

當蘭迪•波許(Randy Pausch)教授爲了度蜜月而休假一個月時,他在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的老闆堅持要能聯繫上他。因此,他爲打電話找他的人錄了一段語音留言。在留言中,他解釋說,自己一直等到39歲才結婚。然後,他說出了自己岳父母的名字及他們居住的小鎮,這樣來電者可以從查號服務檯查到他們的電話號碼。最後他說:「如果你能說服我岳父母,你的緊急情況值得打斷他們的獨女的蜜月,他們有我們的電話。」

當我試圖構思我自己的「不在辦公室」自動回覆電子郵件時,我腦子裏在想的就是這個聰明的「不在辦公室」通知。波許教授的蜜月留言是科技還不那麼發達時代的故事——發生在大約15年前,如果用網路年計算,至少相當於100年前。那時候,除了決心度蜜月的新婚夫婦設置的障礙,也有其他貌似合理的理由失去聯繫。如今,科技如此發達,以至於已經毀掉了我們在希望不被打擾時最喜歡使用的藉口。寫下自己只能「有限地」或「間歇地」訪問電子郵箱,通常無異於宣佈你打算有選擇性地處理電子郵件。

但這只是故事的一面。故事的另一面是科技(尤其是當涉及到「不在辦公室」的留言時)沒能跟上時代。我們擁有可以像狗一樣行走的機器人,有可以自動駕駛的汽車,但爲什麼我們沒有更智慧的方法來管理休假的時間呢?

您已閱讀35%(547字),剩餘65%(99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