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商業模式

尋找企業盈利的中間路線

FT專欄作家凱:商業大師麥可•波特認爲,企業要麼努力掌握成本優勢,要麼著重追求產品差異化,介於這兩者之間的結果將是致命的。果真如此嗎?

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是第一位成爲商業大師的經濟學家。他用經濟概念來闡明企業戰略課題。他最常被引用的一個結論是,企業需要避免「夾在中間」。波特稱,企業必須要麼掌握成本優勢,要麼著重產品差異化。介於成本領先和卓越質量之間是致命的。

我曾經認爲這個主張是胡扯。居中的市場位置不僅能夠生存,還是許多成功企業偏愛的定位。在和波特教授辯論時,森寶利超市(Sainsbury’s)的董事長森寶利曾以挑戰的姿態展示了一輛模型卡車,上面印著「Good food costs less at Sainsbury’s」(森寶利食品物美價更廉)的標語——爲「夾在中間」的狀態喝彩。而樂購(Tesco)在英國市場上取代森寶利的地位,靠的也不是波特教授的建議,而是採取了和森寶利一樣的策略,並且做得更加出色。

然而,如果我們看一看今天的英國超市業,共識觀點是波特教授終究還是正確的。最成功的競爭者是牢牢佔據市場頂端的Waitrose,以及將自己定位於市場底端的德國折扣超市Aldi和Lidl。身爲英國超市業巨擘的樂購、及其傳統競爭對手阿斯達(Asda)和Morrisons都承受著壓力,顯然被夾在中間。發生境遇轉變的不僅是食品業;Primark的崛起在英國商業街零售業中創造了一個不同尋常的奇蹟,這家店以低於酒店洗衣費的價格售賣服裝。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公司蘋果(Apple)爲其高階產品設定了高昂價格。

您已閱讀47%(596字),剩餘53%(66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約翰•凱

約翰•凱(John Kay)從1995年開始爲英國《金融時報》撰寫經濟和商業的專欄。他曾經任教於倫敦商學院和牛津大學。目前他在倫敦經濟學院擔任訪問學者。他有著非常輝煌的從商經歷,曾經創辦和壯大了一家諮詢公司,然後將其轉售。約翰•凱著述甚豐,其中包括《企業成功的基礎》(Foundations of Corporate Success, 1993)、《市場的真相》(The Truth about Markets, 2003)和近期的《金融投資指南》(The Long and the Short of It: finance and investment for normally intelligent people who are not in the industry)。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