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亞投行

中國崛起讓西方亂了陣腳

FT專欄作家斯蒂芬斯:在中國崛起的大背景下,美英對待亞投行都進退失據。地緣經濟決定著地緣政治,但大西洋兩岸決策層中鮮有人認識到這點。

大西洋兩岸圍繞中國倡議的新亞洲投資銀行發生了爭執,這事具有警示意義。地緣經濟和地緣政治的這個最新矛盾,預示著今後不太平。在「後後冷戰」時代,世介面臨的最嚴峻問題是,在大國競爭(特別是美中角力)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全球一體化的經濟和金融體系能否維持下去?從當前趨勢來看,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

英國單方面宣佈,將成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簡稱亞投行)的創辦成員國,這暴露出一點:對於中國力求提高其在國際經濟中的影響力,發達國家之間存在分歧。英國此舉激起了白宮方面異常激烈的反應,後者指責其盟友爲了追求商業利益,對中國卑躬屈膝——這種事英國政府以前就幹過。

假如雙方失和前,西方國家已經從戰略角度,就加入北京發起的國際金融機構有何利弊展開過熱烈辯論,那也就罷了。中國希望提高自身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這是毫無疑問的。那麼成立亞投行這類倡議是對現有國際金融規則的顛覆還是補充?西方能夠否決此類倡議嗎?加入是否比抵制更明智?在應對崛起爲大國的中國問題上,老牌強國怎麼在交往和防範之間把握好平衡?

您已閱讀25%(444字),剩餘75%(130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菲力普•斯蒂芬斯

菲力普•斯蒂芬斯(Philip Stephens)目前擔任英國《金融時報》的副主編。作爲FT的首席政治評論員,他的專欄每兩週更新一次,評論全球和英國的事務。他著述甚豐,曾經爲英國前首相托尼-布萊爾寫傳記。斯蒂芬斯畢業於牛津大學,目前和家人住在倫敦。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