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談論中國宏觀經濟走勢似乎已經變得越來越沉悶無趣。過去幾年存在的挑戰和機遇看起來沒有發生顯著的變化。一方面,鑑於政策刺激空間仍然較大,硬著陸的可能性不大;另一方面,地方債、影子銀行、過剩產能、房地產等拖累因素,加之主要出口目的地普遍疲弱帶來的外需不振,導致中國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還將長期存在。一言蔽之,可謂上缺驚喜,下無顯憂。這種波瀾不驚的「新常態」,使得外界對中國經濟出現相當的審美疲勞。
僅就中國經濟自身而言,這種觀點固然有一定的道理。改革開放以來,大的結構性調整往往會持續數年之久,且多遵循實現制定的計劃。然而,從相對的角度來看,尤其是結合未來十年全球經濟的大格局 ,2015年無疑是最不可忽視中國的年頭。
首先,中國與美國攜手,將成爲未來十年全球經濟的兩大基石。今明兩年,歐洲和日本經濟預計還將維持疲弱,新興市場會面臨美聯準加息等挑戰。不出意外的話,全球經濟增速的上限將取決於美國經濟成長動能如何,而中國經濟則會界定其下限。如果中國今年能夠繼續維持小幅、有序放緩的態勢,全球經濟至少不至於陷入意外失速的境地。從更長的時間來說,本輪全球經濟的復甦動力,到底是相對危險的單引擎,還是更爲穩當的雙保險,很大程度上決定於2015年中國經濟表現如何。
您已閱讀27%(524字),剩餘73%(142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