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國年度報告

中國資金可爲亞洲基建帶來福音

FT首席金融記者桑曉霓: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新開發銀行和絲路基金的成立或許有中國的自我利益考慮,但同樣能爲亟需基建融資的亞洲其他國家帶來福音。

回想過去這些年,每次中國國家開發銀行(CDB)行長陳元出國時,他的東道主都會真正鋪出紅毯來迎接。畢竟,銀行家的到訪比皇帝更有用,因爲銀行家會帶來更多錢;而當來訪的這位銀行家是中國人時,貸款條款很可能會更慷慨。

陳元向許多國家和企業發放了數以十億美元計的貸款,從安哥拉到委內瑞拉,從巴西國家石油公司(Petrobras)到阿尼爾•安巴尼(Anil Ambani)旗下的印度信實電信(Reliance Communications)。然後這些借款者會向許多中資企業下訂單,用國開行的錢付款:華為(Huawei)、中冶集團(China Metallurgical Group)、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以及一些自然資源領域的國有企業都從中受益。這種貸款其實全都是賣方融資。從本質而言,這種貸款跟許多國家扶持國內龍頭企業和國內就業的舉措並無二致,其特殊之處只是規模特兒別大。

如今,陳元已從國開行退休,眼下該行更關注於國內事務,爲保障房建設提供了資金。然而,應最近的一系列計劃,新一代金融機構紛紛成立,取代了國開行過去的位置,具體而言,有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金磚國家的新開發銀行(New Development Bank)和絲路基金(Silk Road Fund)。它們合起來擁有北京方面承諾的近1000億美元資金(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加)。

您已閱讀37%(637字),剩餘63%(108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