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南海

中國對南海問題「雙軌思路」顯現

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薛力:週末公佈的中國南海仲裁案立場檔案顯示,在應對南海爭端國際化上,中國立場已調整爲,以有限可控的地區化來防範無限不可控的全球化。

12月7日中國外交部公佈了關於菲律賓所提南海仲裁案問題立場檔案,這是繼11月13日李克強緬甸講話後中國政府又一次在南海問題上宣示立場。那麼,中國想通過這兩次宣示傳遞什麼資訊?兩次宣示之間存在什麼邏輯關係?

依據筆者對南海問題的多年觀察, 8月中國外長王毅的講話帶有試探性質,因爲他是在外長會後的記者會上首次提及「雙軌思路」:有關爭議由直接當事國通過友好協商談判尋求和平解決,而南海的和平與穩定則由中國與東盟國家共同維護。李克強總理講話則是政府首腦的正式宣示,並且有所發展:他重申要以「雙軌思路」解決南海問題,表示中國同意積極開展磋商,在協商一致基礎上早日達成「南海行爲準則」。

值得注意的是,王毅講話透露出了一大新意:中國同意在多邊框架下處理南沙爭端,東盟作爲整體可以在南海爭端中發揮適當的作用,但堅決反對區域外國家插手南海問題。也就是說,在應對南海爭端國際化上,中國的立場調整爲:「以有限(或相對可控)的地區化來防範無限(或不可控)的全球化」。李克強講話對此作了政府最高層次的背書,並表明中國對「南海行爲準則」的態度從「合理預期」轉向「適當加快」,如果能達成「協商一致」的話。這兩次講話展示了新一屆中國政府在南海問題上的外交靈活性,旨在推進「一帶一路」。針對菲律賓的擔心,中國駐菲律賓使館已經明確表示「海上絲綢之路」不會繞開菲律賓。可見中國並不拒絕菲律賓「搭便車」。

您已閱讀44%(582字),剩餘56%(73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