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最近前往紐約西點軍校(見上圖),在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講,此舉可能有些輕率。美國兩黨的外交政策智囊都指責歐巴馬不願意讓美國在世界上發揮領導作用。他們敦促歐巴馬留心自己卸任後的「遺產」,希望他高瞻遠矚。《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專欄作家托馬斯•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認爲烏克蘭危機是一個「打造遺產的機遇」,甚至提議美國應採取一系列積極舉措。
唉,這就是美國人看待歷史的典型方式。已故歷史學家克里斯托夫•拉希(Christopher Lasch)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驚奇地發現:比爾•柯林頓(Bill Clinton)甫上臺「就已癡迷於他『在史書中的位置』……似乎『歷史』只是某種長期性的宣傳產業,你提前打個電話,再加上一些前期炒作,就可以預定一個位置」。歐巴馬不需要威逼任何人來確保「遺產」。改變喬治•W•布希(George W Bush)兩屆任期之後的美國外交政策是民衆選舉他來做的主要工作。他已經做到了。
歐巴馬的問題有所不同。當他說「美國必須始終在世界舞臺上佔據領導地位」的時候,我們沒有理由懷疑他的真心實意。但這樣的領導地位是需要付出代價的,而他不願付出這種代價。在去年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Bashar al-Assad)被控使用化學武器的時候,他提議對敘利亞進行轟炸,但隨後因選民們不滿而放棄了這一想法。他寧願揹負優柔寡斷的名聲也不願犯下大錯。他引用了美國前總統德懷特•艾森豪(Dwight Eisenhower)的話:「戰爭是人類最悲慘、最愚笨的蠢行;無論是蓄意挑起戰爭,還是爲其獻計獻策,這都是對全人類犯下的滔天罪行。」歐巴馬在這個問題上的想法可能有助於解釋他有時爲什麼會大失風範地批評小布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