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幸福感

別再爲GDP糾結

英國前內閣祕書奧唐奈:致力於提升民衆幸福感,將帶來更好、更全面的公共政策框架,也能令政府的決策更明智。

安格拉•梅克爾(Angela Merkel)、大衛•卡麥隆(David Cameron)、尼古拉•薩科吉(Nicolas Sarkozy)和班•柏南奇(Ben Bernanke)有什麼共同之處?最起碼的一個共同之處是:他們全都提出,用民衆幸福感衡量成功比用國內生產毛額(GDP)好。政治和經濟界人士紛紛對此表示了興趣,但爲何公共政策的重點卻沒有多大改變呢?

GDP作爲衡量進步的標尺根深蒂固。但從政治上來說,似乎經濟週期中的哪個時段都不適合改變政策重點。在經濟衰退中致力提升民衆幸福感,你會被指責爲試圖轉移人們對GDP不斷下降的關注。

在經濟復甦期間降低對GDP的重視,你的政治顧問們將會抱怨你不好好利用一個成功的故事。

您已閱讀19%(308字),剩餘81%(129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