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日債違約成爲壓倒中國剛性兌付的最後一根稻草。週二晚間,上海超日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稱2011年公司債券第二期利息無法按期全額支付。自此,私募債務違約向公募領域轉移,使得中國剛性兌付最核心領域「公募債務零違約」成爲過去式。
儘管在上個付息日,超日債仍能順利付息,但已顯重重危機,經歷一年「慘淡」的經營,及至第二個付息日,到期無法償付利息的風險終於爆發。其原因主要來自公司內部:ST超日所處行業弱勢復甦,公司經營困境難根本改善;同時公司賬面現金不足,應收賬款回收難度大,且資本抵債可能引發破產清算。
而本次「11超日債」違約的負面影響無疑是巨大的,不僅會降低市場的風險偏好,還將對交易所其它高收益債造成衝擊。同時,此事件作爲中國債市首單實質性違約事件,將提前引爆信用風險,債市行情將出現分化——低評級債券遭棄,高信用等級、短久期債券或成避風港。
您已閱讀31%(375字),剩餘69%(83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