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誠信託的「金開1號」,曾被認爲是對中國信託業「剛性兌付」的一次大考。這一各方關注的問題終於在最後一刻得到解決。投資者將會全額收回本金,並獲得差不多7%的年均收益率。收益雖然低於產品預期收益率,但確實也沒有什麼好抱怨的。
看起來,「剛性兌付」又經受住了一次考驗。這並不讓人感到驚訝。筆者先前就曾在《剛性兌付:走不出的困局》一文中預測,面對系統性金融危機爆發的可能性,中國決策者不會放任金開1號違約。
但相信,也有不少人會對「剛性兌付」怪圈未能就此打破而感到不滿。他們的不滿不無道理:這一「潛規則」的存在紊亂了金融價格體系,讓價格不再真實反映資產價值,繼而導致金融資源的錯配。它同時也降低了投資者控制風險的動力,增加了金融體系的整體風險程度。
您已閱讀15%(318字),剩餘85%(186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