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

和平:21世紀的主旋律

FT專欄作家庫柏:當今世界的大局是和平。100年前歡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人會認爲我們柔弱無力。但他們連機關槍都沒有聽說過,而我們見過原子彈。

1914年8月,當戰爭爆發時,倫敦特拉法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上歡聲雷動。在德國,就連自由主義小說家湯瑪斯•曼(Thomas Mann)也爲此歡欣雀躍:「戰爭!我們感覺到一種淨化,一種自由。」之前的「和平世界」讓他感到厭煩。

他的這番話顯示出我們距離那個時代是多麼遙遠。最近多數關於1914年的評論都在強調當前的戰爭風險。然而,如今的大局是和平,和平在國際和國內的普遍程度很可能超過以往任何時候。正如哈佛大學(Harvard)心理學家史蒂文•平克(Steven Pinker)在其重要著作《人性中的天使》(The Better Angels of Our Nature)中所描述的,武裝衝突和暴力犯罪在減少。如果趨勢朝著更加和平的方向發展會怎樣呢?

這種認爲我們生活在和平時期的看法,與直覺有點相悖。在9•11恐怖襲擊過去幾年後,一位來自寧靜小鎮——美國佛羅里達州朱庇特的女士問我:「您不認爲這是歷史上的最危險時期嗎?我的朋友和我會互相打電話,我們幾乎不敢離開家。我們只能祈禱我們的孩子平安。」我們很容易想到當今正在發生的衝突,因爲電視新聞裏都是壞訊息:恐怖分子、無人機、敘利亞、南蘇丹以及中非共和國剛剛爆發的內戰,還有到處在發生的謀殺。

您已閱讀24%(527字),剩餘76%(167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