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改革

陶然:中國土地改革路徑還需明晰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陶然:中央「一號檔案」給出一些土地改革信號,包括允許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融資,但若不允許買賣,銀行不會有積極性,小農戶利益還將受損。

每年1月中國在中央政策層面公佈的一號檔案都會成爲地方政府進行年度農業、農村政策執行或調整的最重要依據。2014年也不例外,但今年的檔案中還有一個更受關注的信號——土地制度改革如何推動。

2014年的中共一號檔案對此發出信號主要是三點,第一項是耕地保護的紅線仍強調「嚴守」,包括在主銷區也要確立糧食麪積底線;第二項是集體經營性用地入市;第三項是允許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向金融機構抵押融資。而後者,則爲國內媒體視爲代表土地改革方向的重要信號放大。那麼,這是否意味著土地市場化改革的正在摸索起步,農民手中的土地能夠買賣進入市場,進而增加土地的供給抵衝中國國人無不關心的房價高企的壓力?FT中文網就此專訪了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經濟學院教授陶然。

但陶然教授給出的解讀,似乎沒有媒體期待的那麼直接和樂觀。

您已閱讀7%(350字),剩餘93%(489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