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2013年度報告

中國改革如何破除既得利益藩籬?

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劉勝軍:意識形態阻力、既得利益阻礙和官僚主義慣性是中國改革的三大障礙。在不改變中國現有權力運行體制的情況下,能依靠的只有政治家的領導力。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標誌着重啓改革的開端。《決定》列出的60項改革任務有不少值得期待的亮點,凸顯新一屆領導「實質性改革」的決心,兌現了習李上任後的改革諾言,也印證了中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這次三中全會前所說的「改革範圍之廣,力度之大,都將是空前的。」如今距三中全會已一個多月,重啓改革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味道也逐漸顯現。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對此也有清醒的認識:「制定出一個好檔案,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關鍵還在於落實檔案」。

中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也警示,「我們經歷了多少次三中全會,改革決定都是寫得很好。但遺憾的是,每一次落實的時候總會遇到一些折扣。」

中國改革,曾經失去十年。

您已閱讀7%(289字),剩餘93%(370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