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真問題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瑾:經濟下行、產能過剩、債務上升看似獨立,恰是中國經濟癥結的三位一體:依賴投資的經濟模式面臨瓶頸,而過度投資在實體層面表現爲過剩產能,在金融層面則表現爲債務問題。

中國經濟風向開始改變,北京的政治細節亦有微妙變化。

最新的例子是被外界視爲來年經濟政策大綱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14年的中央經濟會議時間不僅持續四天,而且以往保成長、調結構、抗通膨、促發展等三字決消失了,「既要」 「又要」等句式也減少了不少,「穩中求進」成爲最一兩年的新口號。

儘管如此,官方檔案離公衆認知仍有距離,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通稿的「言外之意」依舊是熱門話題,週五晚間訊息發佈之後,各家投行券商比的就是手快。速度之外,重要的是,字裏行間,中央經濟經濟工作會議到底談了什麼真問題?

您已閱讀17%(243字),剩餘83%(116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徐瑾經濟人

知名青年經濟學者,貨幣三部曲作者。FT中文網經濟主編,經濟人讀書會創辦人。 徐瑾近年出版《貨幣簡史》《徐瑾經濟學思維課》等書,連續入選「最受金融人喜愛的十本財經書籍」;《白銀帝國》由耶魯大學出版社推出英文版,獲《華爾街日報》《亞洲書評》等權威媒體好評推薦。 WeChat公衆號:重要的是經濟 讀者WeChat號:xujin2023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