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十八屆三中全會

「改革」的新衣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中國與毛時代已大不同,但權力封閉與語言系統卻又驚人一致。改革是最近一個被濫用的辭彙。倘若一個決定需要如此多的解釋,一定是可疑的。

似乎是西蒙•雷斯(Simon Leys)說過,閱讀中國共產黨的報告就像是吞嚥鋸沫,到處是陳詞濫調的口號標語。分析者們必須在其中尋找微妙的差異,以判斷它的真正意義。在大多數時刻,它根本就是沒什麼特別意義,「皇帝的新衣」常是一絲不掛。

西蒙•雷斯那一代的中國觀察者大多表現不佳,他們吞下了大量的鋸沫,卻還是搞錯了方向。他們稱頌毛澤東的革命精神,卻不知他是歷史上最可怕的獨裁者,他們相信文化大革命是一次解放,卻不知道是一場難以修復的反文化鬧劇,他們甚至以爲共產黨創造了一個公正、樸素的社會,卻難以相信它蘊涵的無窮壓迫與匱乏。這也是集權者的統治之道,他們篡改與模糊了語言的本義,讓一切都曖昧不清,這讓公衆陷入了永恆的困惑,除去追隨當權者的指揮,他們實在不知該怎樣保持安全。這也給予當權者最大的空間,他們可以隨意篡改意思、改變方向,而不用擔心任何後果。

閱讀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公告與決定,仍像是品嚐鋸沫。當我看到那麼多的歡呼與驚喜聲時,真是感到費解,像是在長期吞食鋸沫後終於品嚐出滋味。我該是慶祝他們的敏銳,還是哀嘆他們的遲鈍?

您已閱讀22%(456字),剩餘78%(161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中國紀事

跟隨作者足跡,遍遊世界東西十萬裏;追蹤作者思緒,縱論中國上下五千年。 作者許知遠,200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電腦系,曾任《經濟觀察報》主筆,《商業週刊/中文版》執行主編。現爲獨立作家,已出版作品《那些憂傷的年輕人》《中國紀事》和《醒來》《僞裝的盛世》《抗爭者》等。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