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走出經濟頹勢需要一場新革命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聶日明:經濟狀況不佳,既有模式難以維繫,迫使我們思考,必須走出一條新的經濟復甦的道路。改革紅利所剩無幾,必須來一場新的體制革命。

春節後,中國國內經濟增速和物價雙雙回落。國家統計局3月27日公佈的數據顯示,前2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6060億元,同比出現了兩年多以來的首次負成長,下降了5.2%。與此同時,工業增加值增速放緩,用電量數據同比降低,商品房新開工零成長。早在3月初召開的「兩會」中,經濟衰退的陰影就開始顯現,政府工作報告更將今年的經濟成長預期調整到7.5%,8年來首次低於8%。

經濟成長的動力有三:消費、投資與出口。消費不振的趨勢在去年第四季度就有顯現,今年前兩個月的消費成長趨緩,家電銷量還出現負成長。從較長的視角來看,居民收入成長放緩、實際失業人口上升及刺激政策退出都預示著,未來一段時間內,消費將持續疲軟。

投資方面,成長的動力明顯下降。雖然短期增速還不錯,但主要是保障房建設的功勞,製造業則大幅放緩,基礎設施投資同比負成長。1-2月施工項目計劃總投資額同比增速達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低。銀行信貸的表現也有同樣趨勢,基於對宏觀的判斷,央行調低了M2的增速。因經濟衰退的信貸風險,銀行還開始出現惜貸。製造業因爲訂單減少,對信貸的需求也在減少,尤其表現在出口加工型企業。更嚴重的挑戰來自出口,出口增速放緩幾乎體現在全部的出口市場(除南韓外),歐債危機的持續發酵,對歐洲出口的下滑尤爲顯著。

您已閱讀24%(541字),剩餘76%(170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