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持續30多年的高成長之謎一直令全球經濟學家困惑。本土學者對其驅動力提出的或許唯一有力的解釋,是獨特的地方官員激勵與政治治理,而地方分權爲地方官員的「GDP比賽」提供了基礎(周黎安、許成鋼等觀點)。不幸的是,這一驅動中國經濟高速成長的引擎即將熄火,或將成爲中國最大的威脅。
這些研究認爲,中國既非聯邦制,也非單一制,而是中央集權下的地方經濟分權制。中央以人事任命、升遷或降職來控制和激勵地方政府官員以GDP爲核心的政績比賽。儘管在1994年分稅制實施後,地方財權遭到削弱,但他們擁有巨大的資源控制權,如土地分配、國有企業處置、制定在地的工業與財政政策等。地方官員依靠這些資源招商引資,通過出售土地獲得資金投資基礎設施。
現在這種模式走到了盡頭。招商引資已無多大空間,因爲中國幾乎所有產能都已過剩,且成本還在不斷上漲;依靠土地收入用於投資的循環也告終結,因爲地產已經泡沫化,而可用土地日益減少。事實上,中國各地的基礎設施也早已過剩,地方政府掌握的資源和騰挪空間急劇縮小,但問題叢生。
您已閱讀19%(441字),剩餘81%(183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