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英國經濟

審時度勢的英國財政政策

FT經濟事務編輯賈爾斯:英國收緊財政政策之舉不是在市場恐慌或信用評級下調的威脅下被迫實施的,這種政策的制定和執行在全球得到由衷欽佩。

英國首相大衛•卡麥隆(David Cameron)和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George Osborne)正從高登•布朗(Gordon Brown)主政時期汲取錯誤的教訓。他們沒有通過國內經濟政策來證明自己的經濟理念多麼有威力,而是寧願步前工黨首相的後塵,在國外對其它國家高談闊論。從最近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上的反應看,人們對此並不認可。

他們不應該擺出這種毫無建設性的姿態,而是應該認識到,英國仍然能引領國際辯論的領域是財政政策。在過去四年裏,在布朗領導的工黨政府和卡麥隆領導的聯合政府治下,英國較早理解了形勢,並迅速作出反應。

工黨政府在2008年末發現,民營部門支出突然停止,於是迅速實施了臨時財政刺激。到2009年年中,發達世界的多數其它國家都已經效仿英國。工黨政府還認識到隨後修復財政狀況的必要性,於是在2010年初開始收緊財政政策,同年晚些時候,新的聯合政府使這一轉變得到深化和全面定義。

您已閱讀28%(415字),剩餘72%(107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