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英國

死板的英國財相

FT專欄作家布里坦:英國財相奧斯本反對財政刺激的主要理由是,它會推高利率,但他沒有區分短期利率和長期利率,並過分誇大了預算赤字對長期利率的影響。

傳統上,英國秋季預算報告可被視爲是中性的。各項收支調整舉措的效果最終應該是相互抵消的。但實際上,這一次的秋季預算報告極具限制性,原因在於,一些關鍵性總量指標(經常預算赤字、公共部門淨借款(PSNB)、以及政府收支短差(PSNCR))都必須硬性縮減,這些指標的數值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在2012至2013年之間必須下降0.5%至1%。

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George Osborne)將財政緊縮政策延長了兩年,到2016-17年度爲止,也就是下次大選的兩年後,這是承認形勢低迷的意思。如果緊縮效果沒有顯現,那不會是因爲財政大臣推行的任何寬鬆政策所致,而必然是因爲經濟成長情況比預想的還要糟糕。本財年就發生了這樣的情況,即關鍵性赤字總量指標不降反升。應該注意的是,英國預算責任辦公室(Office of Budget Responsibility)把導致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歸結於國際大宗商品和能源價格意外上漲,至少截至目前是這樣。

感覺上很難與奧斯本爭辯。在他看來,政府就像某個街角小商店一樣,支出絕不能超過收入。二者的區別就在於,商店老闆削減成本,不大可能會影響顧客們的荷包。另外有一些人則把預算平衡當作一項政策工具,在必要的時候能夠加強貨幣政策刺激或限制需求的效果。

您已閱讀31%(538字),剩餘69%(118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