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英國經濟

治癒英國蕭條的五劑良方

FT專欄作家布里坦:沒有需求的增加,任何實實在在的復甦都是不可能之事。對於英國而言,要擴大這種需求,可以通過五項簡單的措施來實現。

英國10月份失業率的意外上升不能因爲通常所說的「不能僅憑一個月的數據就妄下定論」就不被當回事。當月的失業率升幅也許高得有些異常,但它表明一種自4月份以來便顯而易見的趨勢如今已是更加明顯。之前人們曾驚訝於經濟的不振對於失業率的影響竟是如此溫和。現在,這種驚訝的情緒正在迅速消失。

如果說有哪種判斷是不靠譜的,那就是對於英國總體國民產值的判斷。按照最新一次評估,2011年第三季度英國國內生產毛額(GDP)據說增加了0.5%。《英國央行通膨報告》(Bank of England Inflation Report)解釋說,這個季度「得益於各種一次性因素的消除的提振作用」。英國央行認爲商業調查表明,今年第四、也是最後一個季度的經濟產值將「大體持平」。

在上一個經濟週期,從2008年第一季度的頂峯到2009年第二季度的衰退低谷,英國國民產值累計下跌了7%。自那之後,「復甦」的腳步一直十分緩慢且時斷時續,我們從未回到以往的頂峯。

您已閱讀23%(410字),剩餘77%(136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